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1历史沿革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武汉工程大学传统优势学科,1995年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20年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获批为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202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C档。
1.2培养方向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该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优化、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学位点以化工过程自动化、导航制导为特色,形成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工程”等5个稳定的二级学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面向油气能源安全和石化数字化转型等国民经济主战场,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优化、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各种控制策略和决策下动态系统的行为、受控后的系统状态以及达到预期动静态性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驱动下,网络化、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不确定、动态约束等均融入了本学科的发展。主要研究方向为:
复杂开采流程系统建模
弱信息自适应预测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
智慧油气田控制装备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化工、交通、工业制造等产业控制系统中对象、环境、过程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信息基础和保障。将反映被测对象特征的参数转换为易于传递的信号,提供给控制系统,自动化装置主要研究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以及相应的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和可靠性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
化工过程多相流状态检测
磷化工分离工艺与过程控制
三维光学高精尖检测
交通工具运行检测与故障诊断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聚焦我国航天探测前沿技术,以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理论为核心,以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等为主要途径,研究对各种信息的处理、分类和理解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建与完善智能系统,使其对外展现更高级的智能特性。主要研究方向为:
高速飞行器气动光学效应图像校正
数字校正统一复原
数字图像处理
目标识别与智能系统
(4)导航、制导与控制:随着航海、航空和航天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军事对抗及武器系统迅速发展,而诞生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分支,以各种运动体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航空、航天、军事、交通运输、电子、海洋各类运动体的位置、方向、轨迹、姿态的检测、控制及其仿真中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数学、力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导航算法、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
跨介质工频电磁探测
深海/深地/远距离目标定位与姿态估计
深海/深地/远距离目标航迹追踪
深海/深地/远距离目标制导系统
(5)系统工程:从系统整体出发,应用现代数学、计算机、网络计算等工具和手段,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达到系统的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等目标。主要研究方向为:
1.3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传统,实施全员导师制,以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问题为导向,以“赢时胜”我院校友奖学金(1000万)、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创新基金等为激励,为国家培养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求实、创新、进取、协作的科研道德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掌握扎实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熟练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培养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实际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分析、设计及应用的高层次C+(控制+)复合人才,能胜任科学研究、科技管理或工程技术等工作。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扎实掌握本学科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拥有较宽的知识面,熟悉所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现状和动态;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并能撰写科研论文;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使用程序语言,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与管理过程中;
(3)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灵活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具有担任相应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同时能参与辅助教学工作;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1.4学位标准
(一)申请者应完成的科研成果
申请者在读期间须完成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如下:
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本专业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或在本专业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篇且被EI收录(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者获得1项授权发明专利(研究生为第一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研究生为第二发明人);
各学科(专业)制定有不低于上述科研成果要求的,需充分讨论并经各学科(专业)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报研究生院备案后执行。
(二)申请者应修完全部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总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
(1)学术学位:理工科课程总学分≥28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18学分,非理工科课程总学分≥30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20学分;
(2)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按照全国各类别(或领域)公布的学位标准或教育指导委员会文件执行。
1.5导师队伍
本学位授权点指导教师的选聘、培训与考核按照《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执行。为了帮助导师尽快熟悉研究生培养过程,掌握研究生培养规律,明确研究生导师岗位职责,增强导师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所有新增导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方能正式招收和指导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一批优秀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骨干教师,2023年,本学位授权点新增硕士生导师7名,引进校第四层次人才1人、第五层次3人,获省人才计划称号1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入选校顶尖人才2人、领军人才2人。现有硕士生指导教师7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师团队4个。
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保证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学院每年开展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工作,重点审核研究生导师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履行导师职责等情况,审核通过后,才具有下一年度招生资格。对获评省、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奖励,在指导研究生数量上适当倾斜。
本学位授权点导师指导研究生严格按照《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执行,没有出现违反制度规定和要求的情况。同时,学院每年对指导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评。对于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成绩显著的导师,在评定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等各类奖励活动中,应予以优先推荐。这些举措有力地提升了指导教师授课和指导培养研究生水平,提高了研究生群体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
1.6科学研究
光学信息与模式识别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获评湖北省“标杆实验室”,新增跨介质探测与目标识别湖北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获批国自科基金11项,其中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科研进账4083万元。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项。在IEEE TIP、IEEE TNNLS、IEEE TCSVT、IEEE TIM、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4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5项。与华科大合作举办第15届全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论坛,举办第12届SPIE国际多光谱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讨会。
1.7人才培养
1.7.1 思政教育
结合全国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党的二十大、校周年庆等重大活动、重要节点,通过“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等资源,先后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圆中国梦”、“示范引领谱奋进乐章 党建联学育时代新人”、学风建设月、安全教育月、迎新交流赛、心理健康教育月、寝室文化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科学道德素养教育等系列活动。学院充分利用劳动责任区组织师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6次,跨院校院系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10余次。
1.7.2 招生选拔
根据教育部、省厅、学校的有关规定,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加强人员培训,抓好工作细节,严守工作纪律,圆满完成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2023年学院复试录取研究生人数160人,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招生13人,毕业及授位11人。通过构建全方位研究生招生宣传体系,采取常态化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多种招生宣传途径,增强学科、导师在招生录取工作中的主导权,充分调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学科学位点以及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
1.7.3 课程教学
探索与构建课程教学培养质量高质量工程,本学年获批校研究生一流课程、精品在线课程、课程思政、双语(全外语)课程2项;新增校级研究生思政示范课、教材、案例库、国际化课程等建设项目1项。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组织新导师(包括分管院长和培养秘书)参加培训率达100%。
1.7.4 导师指导
为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院长、书记多次组织硕士生导师培训、座谈、交流。经过培训,为导师们提供了学习与经验交流机会,明确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强化了导师的责任意识。一年来,新增校聘导师7人,从整体情况看,新增补导师呈现年轻化、科研业绩突出、教学热情高涨等态势,特别是硕导申请人整体实力较往年明显提升,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建设的成效和发展前景。
1.7.5 学术训练
实现跨界融合、打造标志性成果,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持续增长,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日趋成熟,成果质量持续提升。2023学院第十四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共43项顺利结题;申请第十五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55项获批立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高水平论文4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4项,取得软件著作登记权17项。以研究生为第一完成人获各类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6项。
1.7.6 学术交流
将课程与论坛相结合,开展非线性控制系统研讨论坛,举办“电气格物讲堂”“电气之星”研究生论坛,本学年共计200多人次研究生在学术论坛作报告,1300余人次研究生参加研究生创新论坛听取报告,研究生参与学术论坛100%。除此之外,学位点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境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创新人才。本学年我院研究生投稿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共计16人次,参加会议共138人次。
1.7.7 论文质量
实行三级检查过程
(1)导师自查(第一级检查)。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在上述范围内的学位论文进行100%自查,确保学位论文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2)学院核查(第二级检查)。各学院(部)在导师自查的基础上,对纳入重点核查范围的学位论文进行100%核查,对纳入普遍自查范围的学位论文按照不低于25%的比例进行抽查,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检查材料。
(3)督导督查(第三级检查)。校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对各学院(部)的自查工作进行全程督导。通过查阅材料,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第三级检查。
为提高学位论文总体水平,确保学位授予质量,2023年学院制定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学院工作办法,增加论文质量检测次数,建立多级论文评审制度,细化毕业条件,加强了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共评阅硕士学位论文93篇,全院受聘参加论文评审的专家共27人次,对全部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院内、校内、校外专家盲审全覆盖评阅,并反馈了评阅意见,并于研究生院存档。
1.7.8 学风建设
构建“科研指导竞赛、竞赛融入课堂、竞赛融入实践、实践促进就业”的“提学风、强专业、育考研、促就业”育人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风气。以研究生学科竞赛为切入点,将竞赛与研究相结合,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1.7.9 管理服务
严格落实“共同关注、精准帮扶”计划,对“四困”学生安排学院领导、专业老师、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干部等定期与其交流,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帮扶7名就业困难学生顺利就业签约。全年安全事故零发生。
1.7.10 就业质量
制订《best365网页版登录全面强化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引导毕业生参加线上线下双选会、宣讲会,鼓励学生积极就业。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就业基地4个。本学年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3%,其中高质量就业率达到83.7%。
二、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情况
2.1执行学校制度情况
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学校关于研究生招生、导师遴选、中期考核和学位申请等各个培养环节的规章制度,确保《武汉工程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试行)》《武汉工程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等各项规定贯彻落实到研究生管理和培养的全过程中,从制度层面保障了研究生和导师队伍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2.2本学位授权点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学生权益,本学位点在学校和学院相关政策精神指导下,健全完善系列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相关知识。通过不断优化专业培养计划,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邀请专家进校介绍知识产权与专利申报知识,到对口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专业认识实习,引导学生重视科技创新、了解技术前沿,同时邀请中小微企业讲述创业和创新历程。
(2)完善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在学术、科研中的主导作用;提升专业课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继续加强团队培养力度,拓展研究生学术训练平台。
三、建设存在问题和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3.1建设存在的问题
本学位授权点建设过程中,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次数和形式不足,导致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了解程度不深。研究生参与重大项目、取得重要成果的人数还不多,本学位点在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仍需提升。
3.2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推动科研、教学并线联合发展。加强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联合建设,鼓励和引导教师在高层次科研项目、高级别科研奖励、高水平教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等方面提前谋划、精心布局、逐步深入,渐次提升产出水平;以科研带动教学研究,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案例建设、教改研究等研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渠道高效发展建设,为学位点申报提供支撑力量。
(2)增强国际合作培养。目前学术学位研究生国际联培的水平和规模均较低,学位点将进一步创造条件,例如开设更多的全英语课程,加大研究生培养的国内国际合作步伐,导师利用自身资源推荐毕业研究生到更高平台深造或就业;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水平教授作为兼职导师、客座教授,参与本学科研究生指导。